Q: 我家儿子不到两岁,每当我要出门上班的时候,他就蹭蹭蹭蹭跑过来,抱住我的大腿,哭着喊着不让我走,不管大家怎么跟他讲道理,只要发现我有出门的迹象啊,他就开始粘着我不放了。就跟那猫看着老鼠似的,一看有动静,就啪地一爪子拍那儿。不得已,我只好让他奶奶先把他转移到其他的房间然后我再偷偷地溜走。
可是最近我发现吧,我儿子把我看得更紧了,哪怕我就老老实实在家待着,他经常是玩着玩着,蹭,一个猛回头,盯着我看我在不在。他这个习惯是因为我偷偷溜走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吗?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让他接受妈妈要上班这件事呢?
A:首先得说啊,偷偷跑这事儿,肯定是不能再干了。
我原来也这么干过,后来就发现吧,孩子会变得疑神疑鬼的。就是有的时候睡觉都会醒过来找你。我就意识到,这肯定是安全感出了问题了。
所以在这之后,我只要出门,就会有一说一,不藏着不掖着。
当然这个过程对孩子和妈妈都会是一个考验。孩子看到妈妈出门会很伤心,妈妈又会不忍心,但是那也比让孩子觉得我的妈妈随时可能会莫名其妙的消失要强,因为那种感觉才真的是让人恐惧和糟糕。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妈妈要出门”这是他们长大过程当中一个必然要过的坎儿。你跟他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因为孩子get不到你的点。
尤其是在他很小的时候,他会本能地觉得妈妈和我就是一个人,我们就是应该在一起。那妈妈如果要离开的话,哇,天都要塌了。他害怕恐惧,当然就会哭。哭就会特别正常。
那这个时候作为妈妈,既不能装作没看见不知道,也不能孩子一哭就真的哪儿也不去了,因为该办的事情也得办,该做的工作还得做不是吗?
那我们能做什么呢?
以我个人的体会,我觉得有三点,
第一就是,温和而坚定的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得出去一趟,我知道你很伤心,但是这是妈妈要做的事情。
第二,要告诉他妈妈很快会回来,(如果能明确约定一个时间是最好的,比如说,“在你吃完午饭后,我就回来了”,或者你睡觉之前,我肯定会回来)。这样的话,孩子会有个盼头。同时要告诉他,妈妈不在的这段时间,谁谁谁会跟你一直待在一起,这样他心里会踏实很多。
第三就是,在约定的时间,要准时地出现在他面前,说话算话。这一点是我觉得最最最最重要的。
说到这儿,我又想到了第四点,就是妈妈如果觉得有必要的话,到了单位,或者在外面办事的时候,可以抽空给家里打个电话,跟孩子聊两句,这其实也是在告诉他,妈妈并没有消失,妈妈办完事情就会回来找他。
如果妈妈能够一直这样妥善地应对下去,慢慢的慢慢的,就一定能够看到变化了。
孩子的情绪就会慢慢稳定下来,因为他真的看到并且会相信,我的妈妈有事情的时候就是会出门,傍晚时她就会回来,她一定会回来,那我干嘛还要担心呢?
而且,还有一点更棒的是,孩子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学习着接受自己的情绪,他会知道:我有时候会难过,难过了想哭,那就哭好了,哭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哭是ok的。
而对于妈妈来说呢,也要放松一点。我们要相信这是孩子必经的一个坎。如果处理得当,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心理伤害的,反而还能给他带来一定的心理成长。
在这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也许会有帮助的方法哈,也是我之前看书学到的:捉迷藏。
因为孩子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他的内心,其实是有焦虑的,会害怕妈妈真的躲起来,不见了怎么办。所以,他有时候会看的到你,有时候又看不到你,他就会一会儿紧张,一会放松,紧张放松,紧张放松。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会慢慢地接受“妈妈没有在”的焦虑感,同时也会一次又一次地确认“我的妈妈会再出现”的这种安全感。
不过,当时看书的时候,提供这个方法的专家有过一个特别提醒,我也觉得有必要分享给大家,就是,这个游戏究竟玩到什么程度不会对孩子造成困扰,这是要妈妈们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来斟酌的。尤其是对于有一些妈妈经常不在孩子身边,孩子安全感缺失得比较严重的时候,这个游戏的效果可能不会有预期的那么理想。
总而言之吧,要加强孩子的安全感,缓解他们的分离焦虑,确实说到底还是得靠妈妈多多地“陪伴”。多抚摸,多拥抱,在他们提出需要的时候及时地回应,也尽量不要离开孩子太长时间,特别是在他们很小的时候。
如果要出门,就正大光明的走,哪怕孩子会哭,也要在他面前消失,然后按照我们说好的,再在他的面前出现。
观点支持:林文采
马来西亚萨提亚中心首席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