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心态呢?如何养育出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构成孩子健康心理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积极、乐观的品质是家长完全可以通过合适的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
尽管人的性格有先天的成分,乐观还是可以后天学到的。
首先,简单地说,乐观与否,取决于我们对事情的解释风格。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归因,会让人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这个结论不仅影响人的情绪,并且对以后的事情也有很强的暗示作用。
从我对孩子的观察来看,当小孩的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启动了这个给事情归因的环节。并且因为认知能力所限,很多孩子似乎在最初更趋向于悲观的解释:一旦发生一个不好的事情,他们很容易认为坏事是可能泛滥、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并且可能是由于他们自己不好所导致的。随着他们体验、经历的增加,他们才会慢慢会发现,事情实际上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了大龄幼儿,为什么常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心事。我们对于生活中孩子表现出的种种担忧(比如,对于生病、妈妈出门、故事里的人物去世、新闻里的交通事故或战争或恶劣天气等等),就可以有效地处理——我们给孩子解释清楚事情的成因、性质、发生的概率等等。
一定会有家长有不同的想法。
质疑的声音
这难道不是在给孩子找借口、推卸责任吗?
1、我们真的觉得坏事情都是永久的、普遍的吗?
2、我们真的不觉得人是在变化的、进步的吗?
3、我们真的确定自己知道事情的所有成因?
只有当我们自己有了深度的理解,我们才有可能协助孩子去探索、去形成他自己的理解。
积极推动和正面建设是家长可以给孩子的最好的成长礼物之一。
下面这一段是我以前在文章里记录过的我女儿小时候,我们的一次互动,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我的桌子上有两支可爱的圆珠笔,笔头上的橡皮分别是两个带着笑脸的粉红色和浅蓝色的雪糕。天很热,我女儿穿着吊带裙,正在旁边玩她的绒毛小白兔,她在用彩色毛根给小白兔耳朵上扎蝴蝶结,说是在给小白兔烫发。我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好吗?”。她把脸转过来,手里还在摆弄小白兔:“好啊!什么故事呢?”我拿起两支雪糕笔给她看:“是我编的故事,你看好不好啊。"
有个小女孩,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她感觉天气开始暖和了,就去买了一个巧克力雪糕。雪糕有一层巧克力硬壳,她慢慢地舔,美美地舔完了整个雪糕,非常开心。
然后到了夏天,天更热了。小女孩买了一个白色的奶油雪糕,她在外面边走边吃。可是没舔几口,雪糕就开始融化,她越是舔,雪糕越是嘀嗒嘀嗒地化。小女孩说,上次那个巧克力雪糕多好,一点都没化。小奶油雪糕听了,很伤心,它越是伤心,化得越快……
好了,你听到故事了吧?现在你帮我想想,如果我想安慰这个小奶油雪糕,我可以怎样说呢?”
女儿听完,想一下说:“你可以说,小雪糕,别伤心了,下次你跟工厂说,让他们给你也做一个巧克力硬壳,你就不会化了!”
“嗯,好主意!下次改进就行了!”我暗笑,还有下次哦?“你再帮我想想,都有哪些原因让小奶油雪糕化得快呢?除了没有巧克力硬壳,还有没有别的呢?”
“嗯……没有了,我想不出来了。哎呀!我想出来了!还有,吃巧克力雪糕时是春天,吃奶油雪糕时是夏天!夏天天热它就化得快!”
“对呀!是这样的!我这个故事想说明的道理就是:事情往往都是很多原因造成的,这些原因里,可能有自己的,可能有外界的。所以当你给一个事情找原因时,想到一个原因,不要停,再想想,你会想到更多原因。
另外,在这些原因里,有些是你可以控制的,那下次就可以改进;也有一些是你不能控制的,那就不必去烦恼,不必去责怪自己。对不对?”
她像有重大发现一样接道:“比如说,工厂做的雪糕有没有硬壳是你不能控制的,天气是你不能控制的,但是那个小女孩可以买完雪糕,赶紧回家吃,家里不那么热,还可以拿个碗接着,就不怕化掉了!”
“太对了!”虽然我觉得前后有点乱,我想这大概是我故事编的问题。“你觉得这个故事编的怎么样?能不能说明这个道理呢?”
“还行吧!臭老妈!”她宽宏大量地说。
然后小白兔就强行爬上了我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