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和作用有哪些
1、在角色游戏中,可促进幼儿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运用创造力和想象力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活动。游戏是具体象征性的,它以假想和想象为条件。在游戏中,幼儿常说:“你假装是爸爸”,“我是老师”,在游戏中,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遨游。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以一物代替另一物。例如,把积木当作饼干,把椅子当汽车,幼儿当爸爸、当老师、当孩子等。幼儿能脱离真实情景和物体的直接信号刺激,进入假设想象的世界。同时又能意识到真实的世界,这标志着幼儿思维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在角色游戏中,能培养幼儿友好相处,共同合作的精神
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在游戏中幼儿学习怎样与同伴相处,怎样处理和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游戏活动。例如,在角色游戏“爱心门诊”中,幼儿商量分配角色,有当医师的,还有两个护士。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习相互配合、相互谦让,发展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
3、在角色游戏中,能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出现问题时,我不急于处理,也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幼儿,而是尊重他们,启发他们妥善解决。游戏中幼儿有时出现争当角色的现象,除了启发他们谦让协调解决外,还应注意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玩角色游戏中孩子“钱”用完了怎么办?没有客人了怎么办?
4、在角色游戏中,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
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是灵活多样,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着各种情绪情感。尤其是角色游戏中,为幼儿提供了表现自己情绪的机会。例如幼儿的愤怒、厌烦、紧张等不愉快情绪,在游戏中得以发泄、缓和,它是幼儿消除生活情境产生的忧虑和紧张感,向自信和愉快情绪过渡的方法。在“娃娃家”游戏中,饰演父母的幼儿体验着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毫不掩饰地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
5、在角色游戏中,可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规范
扮演角色,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学习社会行为规范。例如,教师扮演顾客到医院看病,如发现“护士和医生”态度生硬,就应建议:“护士和医生”顾客说话一定要和气。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学习社会行为规范,会迁移到幼儿的实际生活中,有利于幼儿社会化行为的形成。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扮演角色、发展角色情节做准备
1.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活动
小班的角色游戏主要是“娃娃家”,游戏内容大多是反映父母对娃娃的关心和照料。因此,幼儿离园前,我提醒他们回去注意观察父母在家做的事情,爸爸妈妈如何关心爱护自己,让他们说说在家里的所见所闻,然后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运用到角色的扮演中。慢慢地,幼儿对爸爸、妈妈在家中所做的事情有了更直接了解和体验,“娃娃家”的内容就更丰富了。
2.经常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社会生活
在生活中观察得越细致,感性认识越丰富,在游戏中反映的就越逼真。如带领幼儿外出游览或参观时,沿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交通警察是怎样指挥交通的,红绿灯的作用,进公园如何购买门票以及要爱护公共财物等。在相应的游戏中让幼儿加以运用。
3.假日、节日谈话,归纳生活印象
幼儿在假日、节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活泼愉快的。在假日、节日前后,我跟幼儿谈话,加深孩子的生活经验,从而在游戏中反映出来。游戏本身就是以幼儿能了解和想象的事物、经历过的生活、接触过的事物为素材的。
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1、3—6岁是培养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传授正确道德行为的要害期,在这段时间里幼儿容易接受老师传授的内容,所以在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教师更应该做个有心人。
2、就如我们班在进行角色游戏阳光超市时,我问一个做超市营业员的孩子,“这个玩具我真的很喜欢,可我的钱没带够,你就卖给我好不好,他刚开始还不同意,可经过我多次商量,最后还是卖给我了。但是这样真的对吗?我让其他小朋友做评判,大多数的小朋友坚持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他们认为营业员没有权利改变价格,可还有少数孩子赞成这样的做法,他们认为我们都是好朋友,便宜一点也没关系,这时小雨大声说到:超市的东西都是统一标价的,我们不能随便改动,经他这么一说大家顿然恍然大悟,接着我用让其他小朋友继续玩游戏,可无论我再怎么劝说,他们也不同意了。可见角色游戏给幼儿传授正确的行为习惯,深深的印在了孩子们地心中。
通过角色游戏扩展幼儿的知识面
1、我们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
2、在游戏中让幼儿得到学习,既能让孩子很感兴趣,也让老师教的自然。事实上,在游戏中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有许多许多。就如: 四大发明、交通规则、交通工具、人体的发育成长、世界闻名的建筑物、中国文化历史等等。
3、这些知识的传播在游戏中是幼儿最渴望获得的,若你能雪中送炭,效果会比一次一次说教来得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