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民族节日:新疆哈萨克族诺肉孜节
2、特色民族饮食:哈萨克族食俗
3、民族风情,哈萨克族舞蹈特点是什么
4、哈萨克族民族文化的音乐特点
5、哈萨克族节日,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
6、猜你喜欢:
1、民族节日:新疆哈萨克族诺肉孜节
烤肉是草原上非常常见的一种食物,在内陆上的我们虽然不能常吃到这些美味,但是一般的烧烤也是足够满足胃口了,在草原上还有着专门的节日。本期哈萨克族文化一起了解新疆哈萨克族诺肉孜节。
诺肉孜节一般在公历3月21日前后,即农历的春分,在这一天,柯尔克孜族人要吃“阔缺饭”。柯尔克孜族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在遥远的古代,连续七年发生罕见的自然灾害,第七年每家仅剩下最后一点点麦面和干羊肉块。
在一个春分时节,家家把剩余的食物倒入锅里,做成稠粥,一边吃饭,一边祈祷天神消灾灭难。此时阳光突然明媚,草木萌发,此后牛羊膘肥体壮,五谷丰登。柯尔克孜族人认为这是他们吃“阔缺饭”、向天祈祷的结果。此后,人们开始过诺肉孜节,吃“阔缺饭”,期盼人畜兴旺、平安健康。
而大多居住在天山以北的哈萨克族人在这一天,用粮食、奶疙瘩和肉混合起来做成饭,称纳吾鲁孜饭,来历与柯尔克孜族的传说大体相同。此后,大家一起唱迎春的歌,亲友们相互拜访,祝福春回大地。
此外,这一天民间还要开展各种体育比赛:叼羊、马上角力、赛马、斗鸡、斗羊、玩斯力钦切克(类似于秋千)、别提哈力(扑克牌游戏),这都是诺肉孜节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有“猎鹰之乡”之称的阿合奇县,更有别具一格的驯鹰表演。
2、特色民族饮食:哈萨克族食俗
世界永远是多姿多彩的,文化也是五彩缤纷的,这样的世界才是美丽的,如果都一模一样,就感受不到文化的冲击,没有了借鉴和融合,在我国的哈萨克族就有非常讲究的食俗,你对哈萨克的食俗有多少了解呢?本期哈萨克文化为你解析。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北部。他们大部分从事畜牧业,除了少数经营农业已经定居外,绝大多数都是按季节转移牧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哈萨克族牧生活。
牧生活。哈萨克族的饮食有着浓厚的游牧生活的特点,主要食物都取自牲畜。过去,奶类和肉类是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面食是次要的食物,很少吃蔬菜。肉食主要有绵羊肉、山羊肉、牛肉、马肉、骆驼肉。野兽肉和野禽肉也是人们补充的肉食。做法主要有煮、熏、烤三种。
最普遍的是吃手抓羊肉,其作法是把连骨羊肉切成大块,连同羊头、肚、心、肝、肺等一块放进铁锅加水同煮。水沸后,撒去浮沫,加入适量的盐,再用文火烧,熟后将肉切成小块,用手抓着吃,各人根据个人的口味随时增加盐末。
烤肉主要在招待客人和外出狩猎时食用。客人光临后,哈萨克人就宰杀肥羊,取出其内脏,用火烤全羊。猎手们在野外打猎,常把猎肉放在火堆上烤熟后食用;牧民们在野外放牧,砍几根木棍,上端削尖,串上切成薄片的野生动物肉,放在火上烤熟吃,别有一番风味。
进餐时,主人先把羊头献到客人面前,以示尊敬;客人把盘中的羊头取起后,割下一片羊头右颊面上的肉放在盘中,以示接受;再割一只羊耳给座中最幼小的,然后再把羊头送还给主人,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被认为是失礼。
您可能也喜欢: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春节传说之老鼠嫁女的传说
是礼帽不是礼貌,礼帽的由来
3、民族风情,哈萨克族舞蹈特点是什么
哈萨克族是公认的能歌善舞的民族,而哈萨克族的舞蹈艺术,则是融合了光辉灿烂的哈萨克族文化,洋溢着浓郁的哈萨克民族风情,生动地反映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风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哈萨克族舞蹈都有哪些特点。
模拟生产劳动,反应民族生活风貌
哈萨克族人民的日常劳动和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都能在哈萨克族舞蹈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许多舞蹈中的精彩动作都是由模拟群众生产劳动中的某一情节而来。例如,《擀毡舞》就是把哈萨克民间艺人擀毡工序中的打毛、铺毛、洒水、捆绳、拴绳、晒毡等环节,用舞蹈加以体现。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挤奶舞》、《剪毛舞》等,此外还有《劳动舞》,哈萨克语称“也翁别克比”,是一个集体舞蹈,表现的则是忙碌而欢快的群体劳动场面。从生活中找灵感,把劳动融入舞步,这也使哈萨克族舞蹈贴近人民生活,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更容易引起群众共鸣。
以动物为原型,反映狩猎生活
哈萨克民族历史上是个游牧民族,狩猎是哈萨克人重要的一项传统生产活动,而在长期的狩猎过程中,哈萨克族人民细致观察各种动物,掌握了动物的各种特性,并积累了丰富的狩猎经验。这些都被哈萨克人民编成了舞蹈,丰富了哈萨克人民的舞蹈艺术。如《熊舞》、《斗熊舞》、《瘸熊舞》等舞蹈,惟妙惟肖地模仿出狗熊的各种动作,生动表现了哈萨克猎人们猎熊时的情景。类似的还有《孤雁舞》、《瘸鸭子舞》等。而哈萨克族舞蹈《鹰舞》,对鹰的刻画非常真实感人,其舞姿优美、柔和,配合独有乐器奏出的音乐,时而缓慢,时而急冲,让观舞者仿佛身临其境地看到一只雄鹰在俯冲、在翱翔,舞蹈把鹰在暴风雨中搏击、捕获猎物的动作刻画得十分逼真。这支舞虽然在大众的视野中较为陌生,但实实在在地表达了哈萨克族人对鹰的崇拜,这支舞让人们仿佛感受到,雄鹰就是这个民族的象征。这些以动物为原型而创作的舞蹈,除了反映哈萨克族人狩猎生活,也体现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智慧,以及饱满昂扬的精神斗志。
讲述古老故事,传承民族历史
哈萨克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深入哈萨克族人的内心,反映到舞蹈上,就是舞蹈背后经常有着传奇且生动的故事。例如,舞蹈《黑走马》讲述的是哈萨克民族对马的感情,历史上哈萨克人和蒙古人发生了一场战争,蒙古人打败了哈萨克族,抢走了他们的马匹,哈萨克人将对马的不舍、对战争失败的悲愤融入到舞蹈中。这些以历史故事为原型的舞蹈,常以其独特的孤独感、奔放感、凄凉感或热情感而感染到每一位观舞者。
舞蹈律动感强,风格粗犷豪迈
哈萨克族舞蹈以“动肩”和跳“马步”见长,律动感极强,表现风格粗犷剽悍。游牧民族的血液在每一个哈萨克族人体内流淌,他们是很好的骑手,反映在舞蹈上就是哈萨克族舞蹈以骑马题材为多,例如主要流行在巴里坤县哈萨克族牧区的舞蹈《走马舞》,这是根据上文所提的名曲《黑走马》创作的舞蹈。舞蹈主要表现的是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各种骄健姿态。此类舞蹈乐曲简洁欢快、节奏明显、跳动幅度较大,旋律悦耳动听。
结束语:哈萨克族舞蹈来源于哈萨克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生活,热情豪爽、能歌善舞的哈萨克族人民又以高超的智慧对它进行发展,如今,哈萨克族舞蹈已经成为哈萨克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它所蕴含的哈萨克民族风情更是引人入胜,令人向往。
4、哈萨克族民族文化的音乐特点
哈萨克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独特的音乐旋律以及婀娜多姿的舞蹈是这辽阔大草原最动人的画面。哈萨克族文化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哈萨克族人民在继承中不断发展,从而形成了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那么,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哈萨克族民族文化的音乐特点吧。
民歌是哈萨克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哈萨克演奏的乐器主要是冬不拉。冬不拉有两根弦,多数用四度定弦,用右手指头弹拨发音。冬不拉是木制的,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这些都适合了游牧民生活生产方式的需要。
民歌的演唱形式
5、哈萨克族节日,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
哈萨克族文化源远流长,它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人们能歌善舞,在一些重要日子总能听到他们悠扬的歌声和动人的舞姿。那么,哈萨克族重要的日子有哪些?他们传统节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哈萨克族的节日主要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纳吾鲁孜节。前两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在这三大节日中,历史悠久的当属纳吾鲁孜节。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
肉孜节(开斋节)
这个名称来自波斯语音译,而阿拉伯语的音译则为“尔德·菲土尔”,意为“开斋节”或“尔德节”,所以“肉孜节”又称为“开斋节”。这个节日来源于伊斯兰教,但现在已经变成了哈萨克族的群众性节日。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教徒要封斋30天,即1个月。
在斋月里,教徒每天黎明之前吃早饭,然后整日不进食,连水都不能喝,只有等太阳落山,叫拜之后才能吃晚饭。也就是说在斋月里教徒每天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吃两顿饭。斋戒是教徒必行的“天命”功课,象征着内心负疚的穆斯林向安拉忏悔和赎罪,以此来培养教徒成为能够忍受饥饿、克已禁欲、畏主守法的人。30天封斋结束之后,就是为期三天的肉孜节。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传入哈萨克族人民之中后逐步形成的,是按照伊斯兰教历法进行的节日,它在肉孜节之后70天,称为回历的新年,也叫大节,比肉孜节隆重。“古尔邦”一词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牺牲”、“献身”,俗称“献身节”。
在伊斯兰教义中相传先知伊卜拉欣梦见安拉,安拉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他惟命是从。正当伊卜拉欣准备执行时,安拉深为感动,特派人送来一只黑色绵羊代替。伊斯兰教根据这个传说,规定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宰杀牲畜,祭祀安拉。
节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每个家庭都要准备包尔沙克(油炸果子)、油饼和各种点心,富有的人家宰羊、宰牛或宰骆驼,待客或馈赠。节日清晨,男性穆斯林要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礼拜,听阿訇讲解教义和“古兰经”。回到家立即洗手,宰杀牲畜。宰羊时,传统习惯不绑羊腿,据传说,宰的这只羊是上天堂乘骑的牲畜,绑了腿就没法行走,也就上不了天堂。
宰后切成大块煮,熟后放在大盘子内,客人来后,主人便当着客人的面用刀子削成片,热情地请客人吃肉,并请喝一碗肉汤。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幼都穿上节日盛装,走亲串邻,祝贺节日。哈萨克族人民在古尔邦节还要举行赛马、叼羊、姑娘追、摔跤传统娱乐活动。
纳吾鲁孜节
“纳吾鲁孜”哈萨克语为“辞旧迎新”之意,按照哈萨克族的古代历法,这个节日表明新年春节来临了,哈萨克族人民将从这一天开始的月份叫做那吾热孜月。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吃一种用小麦、小米、大米、面、盐、肉、奶子7种食品做成的那吾热孜饭。这种饭香味扑鼻,咸淡适宜,营养丰富。人们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互相登门祝贺,主人要用亲手制作的那吾热孜饭招待客人,饭后,人们尽情欢唱、歌舞、做游戏。
为了送旧迎新,预示丰收,人们不仅吃“那吾热孜”饭,还要食用珍藏过冬的马肋条灌肠、马肥肠、马碎肉灌肠、马脖肉、马盆骨包肉和其他肉类等。在这一天,人们成群结队地从一个阿乌勒到另一个阿马勒,走家串户,吃“纳吾热孜”饭,唱“纳吾热孜”歌,互相拥抱、祝贺新年。在节日期间,还要开展各种体育娱乐活动,有牧民们喜爱的绕口令、猜谜语、弹唱、对唱、摔跤等。
猜你可能也喜欢:
黎族节日,黎族特有的节日
海南黎族纹身,黎族纹面女
侗族春节习俗吃些什么?
民间工艺:德宏傣族剪纸工艺
6、猜你喜欢:
哈萨克族舞蹈哈萨克族服饰哈萨克族歌曲哈萨克族网站哈萨克族歌曲故乡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哈萨克舞蹈各民族传统节日哈萨克族节日哈萨克族舞蹈视频哈萨克族音乐哈萨克族人口哈萨克族女孩哈萨克族帽子哈萨克族婚礼
TAG:各民族传统节日 哈萨克族人口 哈萨克族女孩 哈萨克族婚礼 哈萨克族帽子 哈萨克族服饰 哈萨克族歌曲 哈萨克族歌曲故乡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