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众所周知,冰雹是指球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雨,每年我国都是有冰雹天气的,其波及范围也是比较大的。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冰雹怎么形成的?冰雹是如何形成的?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吧,涨知识的节奏,还不赶紧来围观围观。
冰雹怎么形成的
冰雹形成
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华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冰雹云个体高大,很像耸立的高山。冰雹云是雷雨云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它的云层一般很厚,云中对流很强,云顶高度可达10000米以上的高空,温度一般低至零下30—40℃。
云体的下部是暖云,距地面1000米左右,温度较高,多为水滴;云体的中、上部是冷云,主要由冰晶、小雪花和过冷水滴混合组成。
冰雹云中上升气流很强,它将云下部不断增长的水滴送到云的中部成为过冷水滴。云中的下沉气流可将上部的冰晶、雪花带到中部,过冷水滴与冰晶或与雪花碰撞在一起,逐渐增长而形成霰或自然冻结成冻滴。
冻滴和霰就是冰雹的核心。由于云中含水量较为丰富,上升和下沉气流在云中不断地起伏运动,大量的过冷水在冻滴上或霰上冻结或凝华,冰雹核就形成了。
冰雹核在云中0℃层随上升和下沉气流不断升降、运动和增大,就像“滚雪球”越来越大,当上升气流再也托不住不断增大的冰雹时,便降落到地面,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冰雹形成的时间很短,一般仅有5—10分钟左右。其直径一般为5—50毫米,大的可达30厘米以上。
冰雹图
中国冰雹灾害的受灾体分析
中国冰雹灾害的区域分异深受受灾体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现有冰雹案例进行逐一的归类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冰雹灾害的主要受灾体类型有6大类、20种亚类,其中以粮食作物受灾次数最多。从动态变化角度看,有以下四种亚类值得注意:一是玉米,受灾的位次(与其他作物比)呈现上升,这与我国玉米种植的广泛性以及地膜玉米种植发展有关。通过地膜来提早作物的生长期,无疑加大了冰雹成灾的时间段。二是棉花,受灾次数显著增加,尤其在棉花的一些主要种植区。可见,作物品种和作物面积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灾情的放大或缩小。三是蔬菜、水果、花卉受灾增加,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边缘带的蔬菜、瓜果、林果、尤其是花卉的发展,加上大棚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其受雹灾发生的几率加大。可见土地经济作物产出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受灾体的易损性程度。四是通信受灾次数猛增,随着国家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网络的兴起,使得冰雹受灾体的易损性放大。
2016年4月9日晚上,广西柳州市市区和6县大部地区出现雷电和暴雨过程,融安、融水2县部分地区出现冰雹灾害,最大冰雹如鸡蛋一样大,不少雨棚和汽车挡风玻璃被砸坏。
冰雹
冰雹相关问题
冰雹是自然灾害还是自然现象
冰雹是自然现象。
说到冰雹想必很多人在夏季的时候都见到过他的威力就了解冰雹,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俗称雹子。冰雹常见于夏季或春夏之交,是我国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物,是圆球形或圆锥形的冰块,它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直径一般为5毫米至50毫米,最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冰雹的直径越大,破坏力就越大。
冰雹橙色预警是什么级别的
冰雹橙色预警是什么级别的是很多人在遇到冰雹天气都有的疑问,就了解橙色预警为一级。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其中冰雹橙色预警信号,表示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冰雹是春夏季节一种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天气。
冰雹是哪个季节下的
冰雹是一种常见天气现象,从天而降的冰粒,小的也有黄豆大,大的比鸡蛋还大,对人身安全、农业、电力、建筑都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当然不是只有夏天才会有冰雹,在春天和秋天都可能下冰雹,尤其是季节交替的时候,我国冰雹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
相关推荐
冰山是咸的吗 冰山属于咸的吗
冰山是怎么融化的 冰山是如何融化的
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是哪个 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有多大
世界最高的冰山在哪里 世界上最高冰山在哪儿
冰丘属于什么地貌 冰丘是哪种地貌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