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说起话来,喋喋不休,令人厌烦;
有的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令人钦佩。
差异在于是否有主见。
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判断标准,可以粗糙,甚至可以是错误的,但是要有的放矢。
观点无对错。
重要的是清晰,错误的东西,也可以在实践中调整。
不能立下判断,
做事就没有章法,不知道怎么下手。
安全感
安全感的追求,是生命的底层需求。
不单单是女性对于安全感有强烈的需求,男性同样有,只是表现没那么具象。
人性如一,不分男女。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有句很抚慰人心的话:“All is well”。
诸事顺心。
看起来没一点实际的效用,但在安全感层面有着巨大的力量。
夜幕降临,黑夜中发生的一切充满了未知。
此时一句“一切安好”,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不安的内心能够迅速平静下来。
恐惧往往源自未知。
这种未知的产生,一是没有足够的信息;二是缺乏决断的勇气;三是无力应对面临的问题。
进而形成强烈的依赖性。
上古先民理解不了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恐慌之下,宗教神话之类的东西就出现了。
即使现在,说是封建迷信,
但还有许多无法解释的东西存在时,它的生存空间依然在。
有句话说,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所谓强大,就是认知力的提升。
哪怕一无所有,自身的能力还在,就不会慌乱,因为知道怎么回事,还有重新开始的能力。
能力是确定的,永远不会丢失。
目标感
小时候,很傻很天真。
总以为长大后,可以自己做主,解决问题,不再痛苦。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长大只是生理上的成熟,并不代表心智和能力的成长。
生存是一种竞争。
《活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生命的存在,本就是逆流而上。
目标感的缺失,
时间、精力不是消耗在无意义的找乐子中,就是忙得团团转中迷失自我。
活着要有一个原点在那。
让人所有的精力,都有消耗的方向。
长期主义的意义,
不在于每天做了很多事情,而在于连续性。
每天哪怕只看一页书,不能少看,哪怕其它的事情都放弃掉,确保一页书。
谁都能做到,一两分钟的事情。
这个厉害之处,在保持节奏,做到持续性,叠加式成长。
宁拙勿巧。
对于普通人而言,跟着主流的节奏,老老实实去做,最后的结局不会太差。
信任感
一个人的弱,往往是全方位的。
面对事情,既不能自己的做主,连信任别人的决策的能力都没有。
好的状态,
应该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相信自己可以过好;
同时信任别人也能过好,直到不可信为止。
小孩子,因为心智不成熟,所以很多决策都是看着父母来的。
如果父母做事进退失据,
那么小孩不仅仅安全感会匮乏,而且对人对事的信任也会丢失。
开始的信任,就已经被破坏了。
后期的动作,面临任何风吹草动,本能地会寻求躲避。
这是很危险的状况。
不能正确判断自身的可塑性,也不能判断外界环境的可控性。
人与自然的信任链接断开了。
对于生存竞争,会造成很大困扰和影响,因为总在退缩。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退缩会披上温情脉脉的面纱,不做决策,却觉得自己善良,老实。
因为决策永远是“两权相害,取其轻”。
总会伤害到什么。
没有信任的力量,稍微一点点的伤害,都会无限放大。
凡是不敢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