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持续的HPV病毒感染是导致女性发生宫颈癌的高危因素。育龄期性活动频繁的女性又是发生HPV感染的高危人群。怀孕后查出HPV感染更是让很多还没生娃的“准妈妈”们乱了阵脚,不知所措。下面就和大家聊聊有关怀孕与HPV感染那些事儿。
一 、关于HPV病毒
HPV病毒主要通过性生活接触传播,也存在垂直传播。育龄期妇女感染HPV病毒后多为无症状和暂时性的。目前已发现的HPV病毒有200余种亚型,其中30多种可感染生殖道黏膜,不同型别的HPV感染可导致不同的临床病变。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高危型HPV16型、18型息息相关;尖锐湿疣则多由低危型HPV-6型、11型引起。
二、孕期HPV的感染情况
国内外报道的孕期HPV感染率波动在5%~68%之间,诸多研究发现随着孕周增加,HPV检出率增加。这与妊娠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孕激素及肾上腺素等激素升高,增加的激素和胎儿产生的多种胚胎抗原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反应,使病毒复制加速,所以才出现病毒DNA检出率增加。
三、孕期HPV感染对孕妇的影响
1、孕妇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主要由低危型HPV感染所致。妊娠期多种激素水平增高使母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生殖道局部血循环丰富、分泌物增多,使孕妇感染HPV后易患尖锐湿疣。孕期尖锐湿疣好发部位和非妊娠期无明显差异,但疣体可迅速增多、增大、呈多形态,有时甚至覆盖会阴、充满整个阴道,可堵塞产道、影响会阴切开,甚至造成阴道分娩时大出血。HPV感染可表现为多灶性,故大部分有外阴病灶的孕妇也同时有宫颈病灶。产后由于免疫抑制解除,抗病毒感染能力增强,疣体多迅速消退。
2、易患其他生殖道感染疾病
孕期由于盆腔充血、生殖系统血供丰富,阴道分泌物增加也为孕期HPV等病原体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HPV感染可增加其他细菌和病毒的易感性,导致阴道内菌群失调,增加细菌性阴道病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的感染率。
3、增加胎膜早破风险
有研究发现,高危型HPV感染(HPV-16&18)会增加胎膜早破的发生风险。高危型HPV感染的孕妇胎膜早破发生风险显著高于非感染孕妇。HPV感染在宫内的主要对象是合体滋养层细胞,通过使滋养层细胞发生特征性改变导致滋养细胞的吸附能力降低,从而增加自然流产、自发性早产及胎膜早破的发生。
4、远期宫颈癌发生风险增加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从感染高危型HPV开始至发展为官颈癌的平均时间间隔约为15年。妊娠期HPV感染多为暂时、一过性的,并常于产后清除,一般不造成持续感染。初次性生活早、早育早产等因素是HPV相关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产时分娩造成的宫颈局部损伤使宫颈的生理及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宫颈柱状上皮外露,易遭受各种理化和生物因素的刺激,增加远期宫颈癌发生风险。
四、孕期HPV感染对子代的影响
孕期HPV感染包括经胎盘感染、分娩过程中感染以及出生后感染。分娩时新生儿直接接触感染的产道,吞咽含HPV的羊水、血或分泌物而被HPV感染。妊娠期HPV感染垂直传播最主要的危害和最值得关注的后果是其后代可能发生儿童喉乳头状瘤。儿童喉乳头状瘤多由低危型HPV病毒-6型、11型感染所致,具有多发、易复发、难根治的特点,对患儿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五、孕期发现HPV病毒感染怎么办?
对妊娠期无症状的HPV亚临床感染孕妇,不必进行根除病毒的治疗。对引起明显症状、影响分娩的尖锐湿疣或产后疣体消退不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去除疣体。妊娠期至少每日1次清洗外生殖器,轻柔清洁阴道,随后保持外生殖器干燥,可以抑制疣的增殖、减轻不适症状。若病灶较小,可予局部药物治疗,如每周1次应用三氯醋酸,三氯醋酸对胎儿无不良影响。若病灶较大且有蒂,可通过手术切除、电灼、冷冻或激光去除。
六、HPV感染要不要剖宫产?
HPV感染或尖锐湿疣的存在并不是剖官产的绝对指征。首先,儿童喉乳头状瘤的发病风险很低。其次,剖宫产虽有可能降低新生儿经阴道接触HPV感染,但HPV还可通过官内感染,剖宫产并不能完全阻断母婴间的垂直传播。孕妇在分娩前可将尖锐湿疣病灶通过药物、切除、电灼、冷冻、激光等缩小或去除,只要能避免堵塞产道或引起大出血,合并HPV感染或尖锐湿疣并不影响经阴道分娩。只有当生殖道尖锐湿疣病灶较大,堵塞软产道或可能发生裂伤、大量出血时,可选择剖宫产术。
所以,孕前完善宫颈涂片细胞学的筛查和HPV检测可以及时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宫颈癌,避免在妊娠期发现宫颈癌而终止妊娠。若孕前未行宫颈细胞学的相关检查,孕期筛查也很重要,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